16 November, 2008

從卡城(Calgary)的兩座華人紀念碑說起

於陣亡將士紀念日前的周末和友人前往卡城遊玩。在卡城的最後一日,和友人一起沿著河岸欣賞城市中心區的高樓大廈,在唐人街附近的一個街心公園裏發現了兩座華人的紀念碑。這兩座碑是由兩個不同的華人組織樹立的,不過卻帶來了早期華人在加拿大的辛酸歷史。
最早關於加拿大華人的紀錄可以追溯到1788年。19世紀,早期的華人被運送到加拿大做廉價勞力修建加拿大鐵路,開礦或擔負其他低下的工作。由於工作環境惡劣,且遭到白人歧視,不少人死于飢餓、勞累、工傷、謀殺。加拿大鐵路完工,數以千計的中國勞工被辭退,大量中國廉價勞工充斥加拿大,被指責擾亂勞動力市場秩序。由於早期移民主要是廣東一帶的底層百姓,生活所迫,爲了讓家人有生存的機會,越來越多的華人開始移民加拿大,做廉價勞工。1885年,加拿大政府開始向華人移民徵收人頭稅(headtax),這是加拿大境内唯一一個被徵收該稅項的少數族裔。這一稅項,從一開始的50加幣,一直升到了500加幣。該稅項不僅向新移民徵收,還要追溯已經定居加拿大的所有華裔。1923年,加拿大政府更是設立了《華人移民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徹底禁止華人移民。當時的唐人街,可以被形容為單身社區,因爲這些青壯勞動力隻身前來加拿大,而一家老小依然留在中國。禁止移民,徹底把很多華人生生分隔兩地。
在很多華人眼中,二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雖然當時華人社區被隔絕,華人被剝奪很多權利,但是華人社區中的不少年輕人堅信,只要爲了加拿大而參戰,昭顯華人社區對於加拿大的貢獻就可以使得所有華人移民獲得合法權益。400多名華裔報名從軍,被派往緬甸和印度尼西亞的敵人後方的叢林執行任務。華人血統,一度在加拿大國内成爲華裔的包袱,在這一刻成爲了華人的資產。他們可以更好地和當地人相處,完成任務。可是戰爭結束了,華人血統,又成為了包袱。
由於簽訂了《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1947年加拿大被迫取消《華人移民法案》。同年,華裔被准許在聯邦選舉投票。但是直到20年后,華人才被同意以“獨立身份”移民加拿大,並在選舉中採用同樣的標準。而政府向華人道歉是一直到2006年現任總理哈珀上臺以後了。
華人在今日的加拿大已基本過上了平等的生活,而据統計,25%的華人更是出生在加拿大的華裔。對於這個群體,很多人也許並不會對於移民有什麽深刻的體會,也未必對於先民的移民史太感興趣。而今天來加拿大的移民恐怕更不會對那段往事有什麽閒工夫去追溯,畢竟似乎那段往事的主要對象是廣東一帶的華人,語言也是以粵語為母語——而今天的移民大多是來自于中國大陸,他們只說普通話,聼不懂粵語,在華人社區裏即使居住地理位置同操粵語的華人並不遙遠,但從兩個社群的交流來看,是明顯不足的,甚至可能是有溝壑的。
如今的移民情況與以前已大大不同,如今的移民者恐怕也不再會有激情和機遇去為他們的“國家”而戰。但是在今天,不再為餐飯和危機擔憂的今天,國家對於他們究竟意味著什麽?他們又會為他們曾經稱爲祖國的地方和現在身份證上註明國籍的地方做出一些什麽樣的事跡呢?也許只有時間才知道。

關於早期加拿大華人的紀錄片可以參看:http://archives.cbc.ca/society/immigration/topics/1433/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