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July, 2009

寫在四川探訪之後

從去年四川地震之後,先是在網上認識了一些災區的高考生,接著幫手翻譯漢旺地震遺址公園的遠景規劃,腦海中總是揮不去地震後房屋傾覆、生靈涂炭的情景。失去家園、親人之痛,依我心中揣度,也必撕心裂肺、萬念俱灰。對災民的同情、感慨之意連同對四川重建的懮慮交織在一起,久久不能釋懷,便隨同點滴成川訪問團入川探訪。
七月三日起的六日五夜,我們一行十多人穿梭於成都金堂、什邡與彭州之間,從地震波及地區走訪到地震重災區,探訪對象既有普通四川百姓又有外地來的農家樂老闆。災區的形象漸漸清晰起來,災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也開始具體起來──災難帶來的固然有毀滅,但只要災難不能盡毀一切生命,春天到來的時候,綠色總能再返人間。
在什邡什化公司遺址探訪時,眼前的景象是如此慘烈──塌方的廠房、裸露而锈跡斑斑的钢筋、扭曲傾斜的高壓電塔,一間曾經拥有幾千員工、資產上亿的化工廠,在地震中傾刻間化為廢墟。在當地修建遺址公園的工人告訴我,從廠區挖出來的遇難者就埋在不遠的生活區,只淺淺地用泥沙覆盖。一座諾大的工廠,如今空空蕩蕩,了無生機,棄用的鐡路伸向無盡的遠方。
然而走出廠區,滿目瘡痍之間卻透露出點點生機。廠區門外已有幾個攤位,一群白鵝在附近悠閒地踱步。一位老婆婆來廠區散步,告訴我們兒子外出打工,自己靠之前政府的補助和兒子寄來的錢,日子也算過得踏實,每天閒暇都會來廠區散步。在不遠處的小賣部,老闆說自從地震半年後政府補助結束以來,就靠從鄰近的集市進些水、烟來販賣,自力更生。從什邡回金堂,沿途經過一些鎮子,集市就在損毀的舊商鋪門前,人來人往,已甚是熱鬧。在人們的臉上看不到惊慌,除了損毀的房屋與開裂的道路還提示著人們一年前的災難,一切看上去已漸漸成為平靜的生活常態。
進入彭州銀廠溝,有更多時間步行或逗留於當地,感受更深一些。這裡與倍受關注的汶川、映秀不同,雖然人員傷亡没有那麼嚴重,但當地靠山吃山發展旅遊業的經濟模式,百姓傾囊修建的農家樂在地震中毀於一旦,所有積蓄化為烏有。在大龍潭、小龍潭景區,有位婆婆住在自家搭的木屋裡,靠向路人賣自己挖的野菜為生。一位耳有些背的老伯伯則告訴我,他靠收費廁所,每次五角,每月能賺一百多元,足以維生。事實上,當地百姓短期內大多無力再大規模興建農家樂,只能靠向路人兜售雜貨或外出打工維生,但他們卻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九峰村,一戶農家已着手建一個只有兩、三間客房的小農家樂。男主人顯得很樂觀:這裡風景好,把農家樂先建起來,不怕没人住;等錢攢够了,再擴建。
除了小型農家樂,當地人視針線活為另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我們在那裡收購四川活力娃娃時,附近的婦女都爭著拿來自己做的布娃娃,短短幾個小時,已收到逾三百個娃娃。很多戶人家靠十字繡暫且幫補家用。有婦女還興沖沖展示她的十字繡作品,指著一幅正在製作的十字繡充滿憧憬地告訴我們這幅需時半年時間完成的作品估價可以賣到三四千元。
在四川的幾日探訪,我看到過因地震而彻底改變的山河地貌,聽到過少年因災難而成熟的例子,很多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變了;但也看到地震後的災民依然喜歡在午後打個盹,在閒時搓上幾圈麻將,將曾經的痛苦回憶埋在心裡,面對現實,生活依舊。在四川探訪的幾個地區隨處可見玩滑板的孩子們,他們無懮無慮,完全看不出一年前曾經歷過一場災難。這無穷的生命力就如此地傳遞!
在什邡什化公司曾拍下這樣一張照片:在一片死寂的廠區,一幢嚴重損毀的辦公樓前,盛放著一丛橘紅色的美人蕉。無論那牆上的裂紋如何恐怖,那旺盛的生命力已消散人們心中的恐惧,教人勇敢的活下去……